和读书相比这两件事情更重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请点击上面蓝色字 免费订阅本账号!

思想精髓

品味读书

哲学与人生

作者:王利芬,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王利芬(ID:wanglifen2014)

本文已获授权

  

读社会让我们找对生存的地方,读人让我们了解如何在人群中生存。


抓住时机完全可以变成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有人告诉你,需要你处在重大人生选择时变成一种判断的重要维度。在这个多变多难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因为有这样的能力,少一些受伤的惊慌,多一些可以自我把握生活的从容。



关于读书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看看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的读书会就知道了,再多说一句其实就跟鹦鹉学舌没什么两样,让人难堪的事情中,没有什么比人云亦云照搬照抄更糟糕。


人到中年常常回首自已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职业生涯,独自一人眼睛向内叩问内心我总是问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对自己的人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北大毕业时,我已经在学校呆了二十多年,那时候觉得自己与真正的社会生活有一层厚厚的隔膜,于是我一门心思要去热火朝天的行业,投入到生活的激流中,不那么做就仿佛生活并没有真正开始一样。

 

那时央视的《东方时空》在我心目中就是这样的行业,于是我不管自己学的是什么,就进央视做了调查记者。于是,我去边远的麻风村与病人握手,在抗洪大堤上度过不眠之夜,中国驻南斯拉夫被轰炸的当天在长安街狂奔,为骨髓移植的病人呼吁捐献骨髓自己也抽血入检,去看守所采访官员,调查巨额工程的弄虚作假,到被工厂污染严重的地方半夜偷偷到地沟取样本,去作家巴金的家采访,到冰心的病房送花,在英国报道香港回归,去罗马采访世界粮食会议,,,等等等等,这样的新闻专题做了近百个,这个过程让我从一个社会经验一张白纸的学生对国情的了解逐渐深入,并且是多角度的。


但是,当时国家经济改革如火如荼,稍微复杂的选题都无法避开经济视角,而我对复杂的经济现象没法弄懂看清。到2000年左右,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资本市场在中国稳步发展,互联网泡沫破灭成为社会最有热度的新闻,在一个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国家里,我对经济完全陌生,这点极大地限制了我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懵懵懂懂中我再次感到了与时代的脱节。



然后我下决心离开了在央视最重要的新闻中心,也就是当时最牛的第一套节目,到了不那么显眼的第二套经济节目中心。正是在经济频道我做了《对话》,接触了跨国公司500强上百位CEO们,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系统很难理解任何一位五百强的CEO,因为我没有留学的经历,没有国际化的背景,我感到了理解世界、理解国际化人才的难度,这一次感到的不光是与改革开放那个时代、而是与世界的隔膜。


2004年底我又下定决心,而且是痛下决心准备出国,为什么要痛下决心呢?因为至少一年看不到家人孩子,这比从一套到二套需要下的决心大多了,中间有一次在耶鲁大学课间,我跟孩子通电话差点忍不住打道回府。


我去的是美国,因为美国是跨国公司500强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媒体强国,我在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做访问学者,那一年我有机会对美国五大电视网络进行了一一访问,还有幸跟最著名的美国CBS《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学习了一周,在对美国电视网络的访问中,我深深感到了电视这个媒介的逐渐式微,与火热的网络媒体相比,它已经是个传统产业了,这个大的判断是我离开央视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投身网络大潮创办优米网最重要的依据。



在网络的创业并没有象我以前职场发展那样顺利,从一个专业人士到一个企业家演变的难度相当于跳悬崖,然后你要在落地前自己变出一个让你不摔死的降落伞,制作节目的一技之长虽不能成其为我创业的降落伞,但也让公司一直正常运转,而且处在这个时代最富有朝气充满着生机的互联网产业中,我们在解决自己生存的同时,还有机会谋划与未来对接的发展蓝图,虽不尽如他人所愿,于我自己,也还凑合满意。因为我一直想要一个未知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人生,当下其实做的也正这个事情,至于做事的结果交由时间,求索的过程留给我们自己。



在以上这个简单粗略的回顾中,不难看到我因为个性或者下意识的缘故抓住了一些社会发展的红利,赶上了一个好的时机。但它只是我的一种性格使然的下意识,并不是一种自觉,更不是一种训练有素的能力,这个撞大运的过程回想起来其实是很后怕的。


抓住时机完全可以变成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有人告诉你,需要你处在重大人生选择时变成一种判断的重要维度。


时机是什么?如果我们每个人是一条船,时机就是船下的水,偶尔抓住时机抓住时代红利是一种侥幸,持续的读社会才会让你有具有抓住红利的能力。


读社会中的“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我们行为的舞台,是装载我们全部生活的容器。社会是我们选择发展的国家,我们的家庭选择居住的城市,我们毕业后的选择的行业和公司以及职位。


读社会就是读支撑一个国家的几股力量,就是读社会发展的这条大河的流向,就是大众的人心所向,就是读新生代的选择。


老实说读社会很难,一是难在社会发展是变化的流动的,如果把社会发展比喻成一条河,你看到了河上游其实很难预测它的中游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人可以把看未来的眼移到几年以后,每个人只能站在当下,看清未来的一点点都如同在黑暗的人生隧道中对前方还有多久有出口那样难以预测。


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红利,,无一不是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大势,并以趋势相伴起舞,从而跳出了自已的精彩人生。时机,时机,缺乏时机,再精彩的进代也与你无缘,而回头看我创业的波折,其实是因为错失了好的时机。


靠着直觉和下意识让我找到了有前景的行业、平台、生存的土壤,但另一个让我获得最直接帮助的并不是读书,说老实话,工作的前几年因太忙并没有大块的时间读书,而初入职场读人比读书其实更重要,我的进步和成长都来自于读人的结果,而经历的的挫折也都是读人的疏忽和潦草。


为什么要读人呢?因为你的一生必须跟一些人打交道,这是铁定的。他们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上司,你的同事,还有许多说不上朋友的熟人,也许你还会有敌人等等,正是这些人界定了你的人生轮廓,他们甚至就是你的一部分人生,你读不懂他们,你跟他们的关系就会出问题,这些关系出问题,你的生活事业肯定好不到哪里。


所以,读社会让我们找对生存的地方,读人让我们了解如何在人群中生存。


比起读社会和读人,为什么说只读书的确是不够的


第一,书其实离现实较远,信息因过滤会有失真。一本书写出来之前的数次生产工序会让一本书离现实越来越远,这其中,传记最甚。作者在构思时就会过滤掉一些不支持谋篇布局的部分以及细枝末节,那些容易引发争论争端的事实一定也会被抹去,而且这些事实对于了解真相至关重要,还有,出版社会为了销售量的缘故,会有选择性地放大和缩小一些篇幅,这样下来,你看到的传记基本是一个和基本事实出入比较大的结果,而真实感对于一个人判断和认识社会至关重要。


第二,书是静态的固化的,人是动态的,变化的,人其实是最复杂的书,生命不息变化就尚存。读人很不容易,人的一频一笑,一个掩饰的眼神都有极多的内容,即便沉默其蕴藏的内容量也巨大。读人不是听他说了什么写了什么,还需要看他做了什么,他采取什么方法做的。读人之难,难在人是多面的,遇不同的场景跟不同的人说话办事都不一样。但是读人这个复杂的书让你对人的认识不失真,让你信息的采集更立体、可感、更牢固可靠。

 


拜媒体这个行业所赐,从业近二十年,我看到了成千上万各类社会精英,他们绝大多数人年轻时代其实都是平常人,我一直好奇于他们打通社会上升通道的密钥,在上千次采访准备的追根溯源中,他们中间有些人并没有读多少书,也不那么喜欢读书,更谈不上有多少学问,但他们无一不是读人读社会的高手。



所以我希望做一款读人读书读社会的产品,即便是读书,我也会以人的例子嵌入其中,读人为主读书为辅,而且无论在读书还是读人中,都会把读社会这个重要的视角嵌入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把读社会读人读书变成认知社会把握时代趋势的判断能力,变成一种强有力的生存手段。


在这个多变多难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因为有这样的能力,少一些受伤的惊慌,多一些可以自我把握生活的从容。


作者:王利芬

来源:王利芬(ID:wanglifen2014),转载请联系王利芬授权。


主编强烈推荐您关注这个号↓↓↓

口袋阅读

IDkoudaiyuedu

用文字诠释各种人生情怀,用文字传达心灵之间的共鸣,做你心灵的陪伴者和灵魂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口袋阅读

口袋哲学

华夏文摘

食疗养生

美味食疗菜谱

  点击上面图关注这些精品公众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