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原来《向往的生活》中何老师夜读的那本书是《木屋之色》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全新开播,在之前的先导片中,出现了何老师夜读的一幕:


来源 @向往的生活


何老师手中拿的书正是这一本《木屋之色》。



下面浦睿君将何老师阅读的这段引言分享给大家,夜色深沉中静静品读,想象我们心目中的家园。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向往的居所。



 How to Build a Community 

- 构 建 聚 居 群 落 -

Barryville,NewYork

纽约州,巴里维尔

 

我需要一块地,偏远一点,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花了6年时间在都市搭建网络社区,现在想创建一个真实群落。确切地说,我想要一个为朋友们准备的户外场所,在那里,人们可以不用牵挂工作,而是需要彼此紧密协作、磨练新手艺。我心中已经有这样一片图景,一间间屋子错落而建——都是我和朋友们不受制于先前经验亲手盖起来的。


于是,我从纽约州北部开始寻觅,希望找到这样一处地方,当地人不介意我们对建筑进行各种尝试,最终可以打造出一个聚居群落。


和大多数北上寻觅的人一样,我最初流连于哈德孙河沿岸。这是美国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河流,它自北向南沿卡茨基尔山的背风面而下,流经一片开阔的河谷,河谷间的自助果园和17、18世纪的小镇洋溢着新英格兰风情。哈德孙河很美,但那里并没有我期望的荒凉土地。我决定再去别处寻觅一番。


朋友们协作建屋。


整整一年间,我开着车绕纽约市越兜越远,终于发现一间不错的仓库和几块待租地产。它们地处壮观的特拉华河上游的山间,是我从未造访过的地方。4月下旬,我和一个朋友去那里走了一遭。从杰维斯港一下高速公路,我就意识到,这儿不会有什么绅士经营的农场。特拉华河岸边的小山丛林密布,通向河岸的山势陡峭,仅容一条蜿蜒的小道通过,道路两旁点缀着散落的破屋。一路走去,水面上浓雾缭绕,涓涓溪流自泥岸淌向一簇簇蕨类植物。18世纪末期,这里的森林被砍伐殆尽,砍下的原木经水路运到费城,被加工成板材,有时也被用作英国船只的桅杆—英格兰国王曾经宣称,此处任何通航河道方圆10英里(约16.09千米)之内的大树都归其所有。如今大片的林木又长了出来。镇里的人们伐木烧柴,镇外的人则乘着木筏,带着装啤酒的便携式冷藏箱,沿特拉华河漂流而下。


因为太多房间缺少地板,性价比不高,我们没有买下那间仓库,但我喜欢上了这里。



稍晚一些时候,我们在汽车旅馆的餐厅吃了培根生菜番茄三明治,我拿起手机浏览房产信息。在房产中介的网页上,我看到一处地产的缩略图,那是特拉华河上游2.5英里(4.02千米)处,一片50英亩(20.23万平方米)的待售林地。我立刻知道,就是它,没错了。那片林地上,一条泥路穿过成片的山胡桃树通向一间简陋的棚式木屋,屋里没有通电,也没有管道,下方的小溪流向特拉华河,溪岸边矗立着北美白松,也就是东方红杉,这些树的树龄上百,枝干上扬,裸露的根系和一堆堆长满苔藓的湿滑腐石交错缠绕。


几个月后的8月,我和妻子考特带着20多位朋友去新买的土地上露营。在小镇的集市上,一群漂流客看到我们,知道一场派对就在眼前,跟着我们走了3英里(4.83千米)来到露营地,最后当然获邀加入。大家动手清扫外屋,搭了一只烧柴加热的澡桶。林间链锯声响不断,我们锯开桦木,储备第一批木柴,又搬开山坡上的石头,开出了一条小径,取来溪水装满了澡桶。晚间,我们在荷兰锅下覆上煤块,炖了几锅羊肩肉—烹饪时间比预计的长了一些。日落后,大家就着头戴式照明灯的光线享用了晚餐,之后便挤在木屋唯一的房间里,躺在羊毛毯下,听我的朋友杰克·库克高声朗读。那一刻,在澡桶里泡了好一阵子的我周身暖和,环顾四周,看到了木屋里的每一个人。那个周末开启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几年时光。



直到现在,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依旧会去那里共度时光。我们叫它“比弗溪”,这个名称取自流经它的一条支流。它是我们的露营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自然的美妙,建房子、搞艺术、烹煮食物。我们也尝试营造群居的环境,学新手艺,共同维系这个地方。原本散居各地的朋友和家人在这里欢聚一堂,共享好时光。


这个地方极度富足,却也异常匮乏。这里有大条的鳟鱼;夏日,萤火虫漫天飞舞;冬天,结冰的小溪上,松鼠的脚印夹杂着雪地靴的鞋印,多得数不清;但同时,多半房间里仍然不通管道不通电,又不隔热,手机更是在服务区以外(有人会去山顶寻觅某个点接收信号)。这里有时沉寂得让人耳朵发闷,有时又风声呼啸。隔夜放在外面的东西上,总会残留很多老鼠的排泄物。对此,我们已经安之若素了。


在建中的工作室,手工搭建,带支架。


19世纪初,经过砍伐清理,这片地被转换成农业用地,但随后因土壤贫瘠、难以耕种而被弃用,只有贯穿树林的陈旧石墙昭示着墙内是一座荒废的农场。20世纪初,这片土地上的树木再次遭到砍伐,为当地制造酸、木炭和木醇的工厂提供原料。那股风潮过去以后,植被才得以自然再生,形成一片原生的硬木和松树林。这里的地面被阳光晒暖后,会弥漫出一股奇妙的松香。


溪水几乎终年静静流淌,但夏季的暴风雨过后,溪流会变得湍急,冲刷过溪谷,露出溪床底的卵石和青色的石板。我们就在那儿游泳、泡澡。暴风雨中,常有原本已东倒西歪的树木又因一阵强风或一记响雷而轰然倒地。隔天,我们就要忙上一阵子,把它劈成木柴,变废为宝。有一次,一棵倒下的树正巧横跨溪的两边,成了一座桥。整个夏天,尽管湿滑危险,这棵树成了我们横跨溪流的通道。直到后来一位朋友不慎滑倒,我们才建了一座装有保护绳的吊桥取而代之。那之后,再也没人因此受伤。


如今,距离我们第一次入住“比弗溪”已经过去5年。我们收取会费,制定规则,设立了标准的住宿流程。“比弗溪”的宗旨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必须通过辛苦劳作换取美食,一旦确认其心地善良、做事认真,我们就会邀请其加入。一年中有几个月,我们只在周末到访,在漫长的夏日尽情狂欢。至少有一个人在这里常驻。朋友们共同设计、搭建了形形色色的便利设施:5栋小屋、1间可供多人聚会的活动室、1间烧柴的桑拿浴室、各种工具房、几间户外厕所和1个堆放有机肥料的围场,但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处理有机肥,因此围场里总是堆着木柴。


烧柴加热的澡桶装满了溪水。

在夏季,把水加热到105℉(40.56℃)要花上两小时。


其中的一间木屋,是我的朋友格雷斯·卡平和布赖恩·雅各布斯花了3年多的心血建造的。他们几乎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建成了这间屋子,朋友们只在夏天帮着运送大型物料。这工程着实费力。屋子半边凌空,以周边的大树为支撑,顺着向下的坡势悬空伸出20英尺(6.10米),考虑到树木被风吹后会晃动,他们用嵌牢在大树上的五金件做了固定。屋子的木墙表面涂着亚麻籽油和松焦油,是北欧造船人发明的涂油技术,用于防止木料受到湿气和极端天气侵蚀,应对“比弗溪”的潮湿天气恰到好处。木屋因此在比弗溪潮湿的气候下安然无恙。


接着,我们成立了“比弗溪学校”,每年邀请12位申请人入住并教授其建筑技术。2013年以来,“比弗溪学校”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学员,有来自哈利法克斯的,也有从赫尔辛基赶来的;有17岁的少年,也有70岁的老人。2014年,几名近乎零经验的学员砍倒了几棵树,在残留的树桩上用日本的木架构技术盖了一间木屋。我们计划在未来将这所学校全年开放,以期进一步实现目标:让“比弗溪”这个品牌成为保护自然、构建群落的楷模。从憧憬迈向现实并非难事,首先要做的是寻找灵感。


朋友们在比弗溪游泳,泡澡。


“比弗溪”建成后不久,我制作了一个名为“木屋之色”的网站。我和几名朋友征集了一些照片,那是我们心目中家应有的模样:用双手搭建,用想象力和易得的材料布置,只要有独特的设计精细的工艺,一切就会变得充满趣味。家应由敢为的人来建造,他们边学边做,一旦决定了就决不动摇。2010年至今,“木屋之色”的访问量已经接近1000万,1.2万人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木屋。


“木屋之色”能吸引这么多人,我并不讶异。一个人在物质世界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时就会觉得越壮观。照片中的木屋常让人觉得荒野是个可以随时入住的地方,然而,那并不真实。照片真正持久的作用,也是最吸引我的,是让每个人重新意识到只要去尝试,就可以随时建造自己心目中的家。当一个人知道他既能为自己提供居所,也能在简陋的居所盛情款待朋友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这种感觉很棒。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体会这种挑战的乐趣,并接受挑战。为自己建一间小屋,用最便宜的工具,最多样的技术,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社区找到指导老师和样板模型,他们会告诉我们,人能为自己建造的,是无限的可能性。


——扎克·克莱因(ZachKlein)



戳链接,了解更多你向往的生活:


只要愿意,人可以在喜欢的任何地方惬意安居。

让我们一起把世界甩在后面丨木屋札记


《木屋之色》

 [美] 扎克·克莱因 编 / 刘丽娜 译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摄影丨生活


@《家居疗法》

远离尘嚣对很多人来说难以实现。幸好有《木屋之色》,让我们保持梦想。


2009年,年轻的美国创业家、Vimeo视频网站创始人扎克·克莱因在纽约市远郊的山里买了一块地,和朋友们一起盖了几间木屋,结伴而居。他的网站“木屋之色”应运而生。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了超过1.2万幅小屋的照片和造屋故事,其中的200幅精美照片和10个动人故事,构成了这本《木屋之色》。


200幅世界各地的木屋风景里,有深山、荒漠、丛林、河海、高崖、土坡……它们告诉你,只要愿意,人可以在喜欢的任何地方惬意安居。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

购买《木屋之色》



浦睿招聘书单2017年度推荐图书 | 近期新书|人物|苏东坡 | 廖一梅 | 寺山修司 | 库斯图里卡 | 奈良美智 | 斯大林大卫·华莱士建筑师王澍莱昂纳德·科恩玛丽莲·梦露辛波斯卡松浦弥太郎朱赢椿山本耀司钟芳玲黄磊张嘉佳王左中右金星生活深夜食堂100个基本一日一花虫子旁 | 何为美好生活索达吉堪布萤火虫在中国|艺术|纽约客漫画全集 |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高畑勋张小溪做衣服字书|好物|日日器物帖好物100 |匠心|造物有灵且美诚实的手艺京都手艺人|文化|三千年造房子1968:撞击世界之年匠人四季访书见信如晤旧时之美|诗歌|万物静默如谜唯有孤独恒常如新高银读首诗再睡觉谷川俊太郎


▼ 这里,永不消失的堡垒和守护。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