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阶段三口茶团队,给大家展示了泰州早茶的主要品种,让大家大饱眼福。
这次他们深入探讨泰州早茶文化的继承与改变,是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茶楼早已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而三口茶团队对泰州早茶进行调研发现就泰州本地而言,快餐文化并没有给当地早茶文化带来多大冲击,因为吃早茶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周边城市的游客(如南京、上海)也会慕名而来,一品泰州早茶。茶楼的客户群体不但保持稳定,近年也有增幅。
泰州的茶馆,历经岁月的洗礼变迁,发展到今天,有了更为丰富的形式和内涵,而早茶也具备了更为丰满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历史上,苏中诸多地方有吃早茶的习俗,但是泰州的早茶文化传统保留得最为完整。而这一优秀的饮食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期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韧劲,和当地的茶社、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泰州早茶在政府的推广宣传和民众的口口相传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新要求,茶楼本身也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努力推陈出新。
位于著名的老街,据茶社经理说,古月楼的空间、环境是老街众多茶楼中最大最好的。不像会宾楼的酒店式管理,店内的烟火气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对于菜品的创新,古月楼独创的蔬菜汤包、男女养生汤包,深受食客的喜爱,蔬菜汤包也已经申请了专利。部分产品在网络上进行销售。食客表示他们的烫干丝的制作技艺与别家不同,更为地道。古月楼设置透明的操作间,顾客们的监督使得厨房工作人员们严格遵守制作标准,除了让顾客放心享用每一道菜品,师傅们娴熟的制作技艺也让人们对早茶的印象更为深刻。
据食客说,它的环境、价格、服务均是代表着海陵区的最高水平。能够在泰州的众多茶楼中脱颖而出,必有其特色。通过与酒店的经理交流我们了解到,早茶主要设在一楼的大厅,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力求做到最好,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能够吸引更多顾客,在稳定基础产品基础上,根据时令性增加一些新的品种(比如夏天的龙虾包)。
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尤其是外地游客),酒店和大众美团合作,部分产品也在网上进行销售。及时获得顾客对产品的反馈,采取内场拜访的形式,专门安排值班经理,和客户进行相应的互动并且每天纪录。定期地为产品做一个排行榜的关注,点击率不高的、大众不喜欢的,进行淘汰并出新。
经成员努力,我们采访到了泰州市海陵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松林、市旅游局处长李华、市凤城河管委会李晋、市餐饮协会方副会长。从他们向我们提供的《泰州市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编》和其他相关材料中,我们得知,干丝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泰州市政府批准为该市第二批非遗目录,而海陵区于2017年1月被授予“中国干丝美食乡”的光荣称号。
政府不仅派出专人负责传承保护工作,也不断落实对于泰州茶点制作技艺的保护措施——召集有经验的早茶手艺人,不断培育新的手艺传承人,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总结传统的有名菜品制作要领,编写成文字材料在泰州市内分散地、普遍地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如早茶集市),进一步增强民众与早茶的联系,促进早茶技艺的不断创新......
泰州早茶文化在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不断改善自身、向外推广,成为泰州的名片。
问:说起早茶,扬泰早茶都很出名,但泰州早茶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原因是什么?泰州早茶又有哪些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答:其实说到早茶上面,说是餐饮,但更重要的是文化。正所谓扬泰一家,扬州和泰州文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两个地方吃早茶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扬州的早茶突出的是更精致更富足,而泰州早茶更显的平民更接地气。所以在宣传泰州这样一个城市文化的时候,更加突出于把早茶放在一个大众化的位置。
问:一些茶楼负责人表示“如果我们店开到北京上海那样的地方可能不会火”,您认为泰州早茶的地域性特色是否会阻碍它走向全国?
答:并不会。比如我们的鱼汤面,在香港或者是一些饭店,我们可以点到。而蟹黄汤包的作为一个地域性的东西,其实在全国也有很多家连锁店,甚至是开到香港等地。由此看出,泰州早茶其实有在向外面推广的。一方面我们有餐饮协会在不断挖掘泰州的早茶的文化,另一方面市场和需求量在变大,游客的数量变多,早茶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必然会发展壮大。所以说,我们对泰州早茶的前景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根据对市民的问卷调查和相关访问,得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茶社服务的不断改进,早茶不但没有式微,反而更有一种日常化的趋势。
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早茶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天都要去茶楼坐一坐,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讲,快速的生活节奏或许无法让每天的生活都以早茶开始,但逢上周末也必会和父母朋友一同享用早茶。提起早茶,每个泰州市民都非常骄傲,都十分乐意将早茶推荐给从外地而来的朋友亲戚,邀请他们一同感受这独属于泰州的文化。而小朋友们除了偏爱汉堡牛奶,对于早茶亦是赞不绝口。
就像很多食客说的那样:“我们是吃早茶长大的”,泰州人的根就维系于此,只要这根脉不断,早茶便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在许多茶楼不善使用新媒体做宣传的情况下,顾客们口口相传便是很多茶楼最引以为傲的广告牌。
短短七天,探访泰州早茶的同时,亦是探寻这人生百味之旅。在团队协作方面,从开始的纪律散漫到后来的分工明确,亦是大家不断磨合的过程,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到高效率地完成每一个任务。这世上并无白得的午餐,唯有一番磨砺,才能找寻我们所想要的。
——队员 王英英
一路走来,抱着“传统正在消亡的偏见”我以为会如今的茶社会萧条冷清,可实践之后我发现早茶早已成为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是他们无法割舍的传统。早茶也成为泰州人对世人展示自己的一张重要的名片。这次实践,让我明白:努力的意义在于,一旦你有一个目标,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前方就真的会有美不胜收的景色等你。美到足以让你忘记之前路上的所有疑虑与心酸,美到给你继续走下去、不顾一切走下去的执着。
——队员 刘玥
我虽然是一个泰州人,却并不是很了解泰州早茶,有幸加入这个团队,通过这次的调研,对自己的家乡的美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事实上扬州早茶的知名度更高一些,可在访问市民时,很多人都认为泰州的早茶更具特色,这份浓重的区域文化的自豪与自信深深震撼着我。
—— 队员 李志祥
泰州早茶本身在泰州知名度高,口碑好,而在泰州地区以外,泰州早茶的优势并不明显。我们此行便是运用己学在外地推广泰州早茶这一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希望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和手段展示泰州早茶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个中内涵底蕴。
——队员 柳飞洋
之前从未听过“早茶”一词,望文生义以为只是喝茶,而事实绝非如此。本着绝知早茶要躬行,吃了几日早茶,渐觉泰州早茶是溢满幸福的。物美价廉更是这些年吸引大批顾客的不变坚守。
——队员 刘卫龙
由于泰州本身的体量和城市规模较小和一些历史遗留因素,泰州早茶的知名度并不高,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的茶楼并不擅长运用新媒体平台来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而这种具有地域特性的文化将怎样在继承传统的条件下向外扩展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旅游产业下催生的早茶和本地市民所爱的原汁原味的平衡更引人深思,而这些也是我们实践之前不曾想到的。
——领队 韦苏林
青年说说:传统并未没落,无论是老年人中的日常感,还是年轻人中的仪式感,那份庭院中、小巷里听评戏品早茶的闲适,依旧会怀着新的内涵被继续传承。
◆◆◆◆
END
◥
编辑:钱盈霖 李志祥
◣
微信:ndjlcmxytzz
新浪微博:@南大金陵传媒学院团总支
◆◆◆◆